作为欧洲最大的游戏盛会,科隆游戏展Gamescom在2018年和2019年的观众人数均超过了37万,远超同期美国E3游戏展的不足7万人。在行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科隆游戏展却一直难以与E3游戏展相提并论。除历史渊源外,两者面向玩家和面向行业的不同定位也导致了影响力上的差距。
新冠疫情爆发后,科隆游戏展和E3游戏展均受到波及。两者的后续发展却大相径庭。2022年,科隆游戏展重新恢复后,共有1100家展商和26.5万名观众到场。同年,科隆游戏展还在新加坡以Gamescom Asia的品牌举办了亚洲游戏展,逐步扩大至亚洲和南美市场。相较之下,E3游戏展则在2023年宣布永久停办。科隆游戏展因此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和人气的游戏展会,无论是针对行业还是玩家。
疫情过后,随着中国游戏企业出海热潮,科隆游戏展成为国内游戏企业最重要的展会之一。2022年科隆游戏展的巨大成功展示了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2023年,中国游戏企业参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组委会官方数据,本届科隆游戏展共有来自64个国家的1462家参展商参加,国际展商占比71%。其中,中国参展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从几家中小型公司扩大至37家。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西山居、鹰角、叠纸、英雄游戏等知名企业已成为展会的重要参与者。尽管占比不高,但从展会现场来看,这些走出国门的游戏企业和产品都收获了大量玩家支持。
科隆游戏展上的中国公司
疫情之后,游戏行业巨头对线下活动的关注度下降,索尼和任天堂今年均未参加科隆游戏展,仅微软Xbox继续参与并设立庞大展台。Xbox展台以第三方游戏为主,育碧、米哈游等公司的产品备受关注。与此EA、育碧、2K Games、Capcom、Square Enix等海外大厂选择继续参展,各自带来系列续作。2K Games的《文明7》和Capcom的《怪物猎人:荒野》在展会期间排队人数居高不下,可见游戏玩家热情不减。
相较之下,中国展台阵容越发庞大。去年科隆游戏展上,《黑神话:悟空》排队人数最多可达5小时,吸引了全球游戏媒体关注。今年,中国游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参展产品数量增多,类型也更加丰富。
由手机向PC与主机的转变
参加科隆游戏展的中国厂商产品主要以PC和主机版为主,这与国内游戏市场的移动主导地位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与海外游戏市场特性相关,也反映了近年来国产游戏出海的一个趋势。
市场调查机构Newzoo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移动开发者转向PC和主机游戏开发。一方面与移动市场增长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PC和主机市场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