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据1月10日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在2023年举办的经贸类展会数量达到3923场,较2022年同比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办展总面积达到1.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3.3%,较2019年增长8.25%。这标志着我国经贸类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均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展览业呈现出全面恢复的态势。
\t
\t这份报告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部长邬胜荣详细介绍了2023年中国展览业的五大特点:一是经贸类展会已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二是展览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不断向好恢复;三是企业重启出国参办展,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四是国家级展会成为引领展览业复苏的排头兵;五是展览馆实际运营数量和利用率大幅提升。
\t
\t在行业分布上,工业与科技类展会在数量和面积上均位列各行业展览之首。从区域分布来看,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举办的经贸类展会数量占全国比重为57.35%,总展览面积占全国比重63.27%。
\t在出国展览方面,2023年中国贸促会共组织举办出国办展78项。出国办展项目场均展出面积为2719.5平方米、参展公司数量为194.1家、展位数量为280.9个,分别达到2019年水平的0.97倍、1.33倍、1.2倍。
\t
\t邬胜荣表示:“2024年,中国展览业国际化发展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他进一步解释,随着我国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中国将持续培育更多国际知名展会,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展览企业在国内落户,推动中国展览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t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展览业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众多展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展览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t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展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与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内涵和质量。展会也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助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t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展览业的扶持力度,包括优化展会审批流程、提高展会补贴力度、支持展会创新发展等举措,以推动展览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还与国际社会不断加强展览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展览组织,提升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地位。
\t2023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展现了我国展览业强大的恢复力和发展潜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展览业将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国际化水平,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