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特稿】11月15日至18日,我国福州市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行业盛事——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以“绿色智能 新质未来”为核心主题,此次展会精心规划了10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吸引了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21个省市的746家企业参展。这不仅是一场展示我国海洋装备最新成果的盛会,更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与经贸对接的重要平台。
纵览展会规模与布局
本届展会巧妙布局,由室内外的16大展区分担展览重任。室内主展区设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1-8号馆,占地8万平方米,涵盖了福建馆、中国船舶馆、主宾国与主宾省展区等多个特色展区。与此户外游艇展区选址冠城大通广场及冠城大通游艇会,与主展区相邻,面积为2万平方米,为游艇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福建名片:海装产业链的璀璨星辰
福建馆位于4号馆,面积较去年大幅增长至9000平方米,新增新品发布区,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福建馆内分为电动船舶、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和深海养殖四大展区,各自展示了福建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创新成果。电动船舶展区由宁德时代与福船集团联合牵头,重点展示了福建电动船舶产业链的构成及技术创新点。海上风电展区则由长江三峡集团组织,风电产业园的企业纷纷亮相。海工装备与深海养殖展区分别由福州罗源县与连江县牵头,展示了福建海工装备企业的实力。
汇聚新质生产力:国内外企业的集体亮相
在参展企业方面,本届展会精心挑选了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知名品牌,邀请了80家国际展商,包括壳牌、瓦锡兰、奥赛能等知名企业,他们的前瞻性产品和技术为展会增添了光彩。国内展商的品质和规模也有了显著提升,中石油、中核、中广核等中央企业,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500强企业纷纷参展,展示了我国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新面貌。
船舶史文化长廊:历史的回声
本届展会的一大创新是设立了“船舶史文化长廊”,通过《中国工业史·船舶卷》的专卷展示,回顾了中国船舶工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一长廊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代船舶工业发展的深刻反思,让参观者能够通过展会,感受到船舶工业的厚重历史和时代使命。
专题论坛:智慧的火花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近30场专业化、高质量的专题论坛,包括船舶行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智慧海洋产业发展论坛等。这些论坛旨在探讨海洋装备领域的未来发展,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不仅是一次展示成就的盛会,更是一次汇聚智慧、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海洋装备领域的最新成果,更感受到了行业发展的强劲脉动。